植筋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型技术,它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在旧结构中钻孔、安放化学锚栓或钢筋,再注入一定量的特制胶体,以使新旧结构能够结合紧密,协同受力。如果应用在基础改造中,就能省去拆除旧基础,再重做新基础所造成的投资与时间上的双重浪费。植筋技术是种植钢筋、螺杆的一种新工法。植筋胶为混合型高强乙烯基甲级丙烯酸树脂,抗酸碱,耐老化,对潮湿的敏感性低,抗震性能好。植筋技术应用的优点为无膨胀应力,固定边间距小,尤其适用于加固和改扩建工程,建筑钢筋可达到很高的承载力,效果相当于预留钢筋,安装快捷,快速凝固,缩短施工进度,节省工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进入又一发展高峰期。而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有部分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其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急需进行升级改造。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扩建工程中,怎样才能不破坏原有路面,又能保证新旧路面连接后的整体强度?植筋技术以其对原结构构件无破坏、性能好、施工方便、速度快、文明施工程度高等优点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植筋,就是在结构加固、补强、新老结构连接、补埋钢筋、后埋钢构件等工程中,在已有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根据工程设计所用钢筋(通常称为植筋)直径,以适当的钻孔直径和深度钻孔,并采用建筑用化学胶粘剂使新增的设计直径钢筋与原混凝土粘接牢固,并使设计钢筋与原混凝土的粘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使作用在植筋上的拉力通过化学粘接剂向混凝土中传递
近年来,植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筋又称为后锚钢筋,它是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成孔,然后在孔中灌注结构胶并植入钢筋的一种钢筋锚固技术。相对于先锚固(预埋)而言,植筋具有设计灵活、施工方便、操作简单、节省工期、经济高效等特点。正是由于其特有的性能,使其普遍应用于旧房改造、结构加固和建筑装修等工程中。植筋技术发展较快,并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新型技术。2005年3月1日,JGJ 145一~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实施,为我们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使用植筋技术提供了一个技术规范和依据。